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文 |盗风
●—≺ 前言 ≻—●
他是被最后抓捕的一名国民党将领,因错过最后一班飞机被迫留在大陆,隐姓埋名长达8年时间。
原本他可以一直潜伏下去,却因为自己不经意间说了一个成语,从而引起了同事怀疑上报公安,最终落网。
展开剩余92%●—≺ 错过飞机 ≻—●
1949年11月16日的重庆,蒋介石正在匆忙的指挥手下对重庆实施“焦土政策”,将当地的兵工厂、水电厂、机场等大型建筑摧毁。
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员、反共救国军新编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的郑蕴侠接到了另外一条命令,负责焚毁国民政府遗留的所有机密文件,完成任务后才可撤离。
但在蒋介石的“焦土政策”之下,重庆的两座机场已被先后炸毁,他想要乘机逃离大陆,只能前往距离最近的成都机场。
可郑蕴侠并不会轻易抵达成都,而且就算到了成都,他也不会轻易离开。
图为央视纪录片演员,非真人
当时成都已经解放,重庆也成为了空壳子,解放只是时间问题,蒋介石逃跑时并未带走太多人,留下了大批国民党的官兵。
因重庆机场被炸,滞留在重庆的国民党士官纷纷匆忙往成都赶去,造成了大范围的堵车,在加上国民党撤下来的溃兵四处逃散,更是将道路堵的水泄不通,车祸四处可见。
除此之外,郑蕴侠的司机李增容此时也表现出了异常情况,他们所乘坐的车辆为一辆崭新的美国吉普车,但在车辆发动之前,李增容却突然下车打开发动机盖“查看油路”。
在车辆行驶至途中,车辆突然出现故障,李增容立即下车查看情况,但郑蕴侠看着面前的李增容,他开始怀疑起这个向来老实本分的司机。
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,郑蕴侠示意另一名手下下车查看情况,发现李增容并不是在查看车辆问题,而是在进行破坏。
郑蕴侠随即与手下将李增容控制,并询问对方是不是共产党,但李增容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。
老年郑蕴侠
另一名随从原本打算处死李增容,郑蕴侠念及旧情,再加上大势已去,处死一个李增容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便将其放走。
为了避免行踪比李增容暴露,郑蕴侠炸毁了汽车,步行了四五天才抵达成都,错失了搭乘最后一架飞机前往台湾的机会,至此留在了大陆,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。
●—≺ 东躲西藏 ≻—●
1950年3月22日,中共西南公安师组建,主要负责抓捕潜伏在潜藏在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敌特分子,郑蕴侠就在抓捕名单之中。
根据西南公安部掌握的情报,郑蕴侠还并没有逃出四川,为了抓捕此人,公安部抽调了28个侦查员,带领部队在川东、川南、川西、川北四个区域进行大范围侦查。
郑蕴侠出身于国民党中统局,有着强烈的反侦察意识以及生存技能,躲过了那次大范围搜查,从川南逃窜到贵州,后又返回重庆,常出没于重庆和贵州务川一带。
逃亡期间,他化身了一个货郎,与一个哑巴女人成亲,单从外表上,没有人能看出来这个人曾是国民党的高官。
虽然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,但国民党在大陆还有着大批残余势力,郑蕴侠通过一番打听,找到了一名疑似军统的王姓男子,他亲切称其为“王大哥”。
在王大哥的介绍下,他离开了哑巴妻子,潜伏进了涪陵一家榨菜厂当上了小工,尽管每月薪水不高,但胜在方便隐藏身份。
时间进入到1951年1月底,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爆发,急需大量的粮食和医疗药品,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榨菜和炒面被志愿军司令部列为优先级供应物资。
除了要对付朝鲜战场的联合国军,中共还需提防国民党那个残余势力搞破坏,为避免后勤供应遭受损失,解放军接管了食品厂、药厂等单位,其中就包括了郑蕴侠的工作单位。
面对随处可见的解放军,郑蕴侠感到了强烈不安,他必须要尽快逃离,重新换一个身份隐藏。
●—≺ 暴露身份 ≻—●
离开榨菜厂,郑蕴侠又逃到了濯水,此地位于川黔两省交界处,当时只有一条丁字石板街,人口不足2000人,与世隔绝,最适合隐居,就算被发现了也方便逃离。
为了不被发现,他亲手制作了假的户口本,伪造迁移记录,化名刘正刚。
起初,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可怜的流浪汉,一位姓何的大妈出于同情将其收留,让其住在自家院子里。
在濯水落脚后,刘正刚又做起了杂货生意,在当地人看来,这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生意人,周围人对他的印象都不错。
不过他对此并不满足,自己出生于1907年(百度百科显示1918,央视报道1907,本文按照央视来),当时的年龄已经40多岁,身处一个封闭的小镇,这把年纪没有结婚是一件不正常的事。
正巧镇里有一个叫做邵春兰的女人同样单身,她来自于山东,与刘正刚同样是外来客,二人顺理成章成为夫妻。
进入到1956年,国家开始对城市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,刘正刚也成为了被改造对象,后被分配到濯水供销社当会计。
本以为自己能隐藏身份了此残生,没想到竟因为不经意间的一次咬文嚼字,最终导致身份暴露。
刘正刚给自己编造的文化为“初小文化”,指的是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教育阶段,以当时的教育水平,只接受过初小教育的人很少能脱口而出四字成语。
1958年一次在供销社上班期间,刘正刚在用文字进行统计时被同事看见,同事当场夸奖称“字写的不错”,仅仅只是这5个字,顿时令刘正刚紧张万分。
在之后清点货物时,刘正刚脱口说出了“不翼而飞”四字成语,瞬间引起了同事的注意,他心中产生疑问,一个初小文化毕业的人,不仅字写的好,咬文嚼字也听上去那么自然,这不太符合常理。
离开单位后,同事前往县城,将自己的发现对县公安部进行了汇报,公安部听闻消息传唤刘正刚进行调查,但他并未露出马脚。
在被调查的那段时间,刘正刚无论在哪都感觉到不安,哪怕妻子就睡在自己旁边,他也经常会梦到自己被捕的画面。
●—≺ 特赦 ≻—●
可能是厌倦了逃亡生涯,也可能对妻子邵春兰有了感情,这一次的他不打算继续逃跑,而是选择自杀。
他走到了一处建筑的顶楼,头部对准下方的一块石头跳了下去,但好巧不巧,有一个农民当时正在附近的房子里喝酒,随手甩出了一个竹篮子,刘正刚的头部正好落在了竹篮子上,自杀未成功。
刘正刚轻生的行为加大了公安部对他的怀疑,经详细调查、调阅档案判断,这个刘正刚极有可能就是失踪多年的郑蕴侠,后经过审讯确认了其身份。
郑蕴侠犯下的罪不算轻,1946年1月份,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国民党政府礼堂举行,共产党派出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。
该会议的核心内容为通过政治协商争取和平民主建国道路,避免内战的再次爆发,没想到国民党并不希望和平建国,派人搞起了破坏。
会议召开期间,国民政府的特务以及收买的暴徒大肆在现场进行破坏,干扰会议的正常进行,我党代表遭受到了暴力殴打。
同年2月10日,包括中共在内的6万多人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,就在大会刚刚开始时,国民党的五六百名特务进入现场挥舞棍棒殴打主要人员,包括郭沫若在内的60人受到了不同程度伤害,两起事件分别被称为“沧白堂事件”以及“较场口血案”,郑蕴侠均有参与指挥。
按照一审判决,郑蕴侠本该要被判处死刑,对于这个结果他早有预料,所以没有选择上诉,但中共还是选择给他留了一线生机。
1958年12月22日,重庆学田湾林体育场举行了对郑蕴侠的万人公审大会,大会上将郑蕴侠的死刑改判为有期徒刑十五年,这一点令郑蕴侠万万没有料到。
后来郑蕴侠才知道,并不是自己命大,而是中共中央惩治反革命“可杀可不杀的不杀”的新规定,留下了郑蕴侠的一条命。
郑蕴侠在监狱中并没有受到亏待,反而还被分配了不错的工作,担任过一段时间监狱改变教学小组的“文化教员”。
因在监狱表现良好,郑蕴侠于1975年获得特殊提前出狱,去到务川县重新开始新的生活,县里面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而区别对待,给他安排了一个中学教师的职务。
时间来到80年代,郑蕴侠被县里特邀成为县政协的“住会委员”,这时的他已彻底脱胎换骨,不仅积极从事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,并撰文披露自己曾经的特务生涯。
2009年7月19日,郑蕴侠去世,享年102岁。
主要信息源:
1、央视网《探索·发现》2011年1月份系列节目:《谍影重重:迷徒》
主要信息源:
1、央视网《探索·发现》2011年1月份系列节目:《谍影重重:迷徒》
2、沈阳日报2011年1月3日:《谍影重重:中国内地最后被捕归案的国民党将军》
2、沈阳日报2011年1月3日:《谍影重重:中国内地最后被捕归案的国民党将军》
发布于:广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配资招商_最大实盘配资_鑫东财配资观点